封面新闻记者 雷强 欧阳宏宇 邱添报道:
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举行的“数智健康论坛”上,开启了一场关于数智健康未来的深度对话。现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罗凤鸣分享了他对未来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全链条深度融合的观点,强调数字技术如何服务人民健康,助力中国医疗高质量发展。

罗凤鸣表示,“人工智能在医疗方面的应用趋势是‘人工+智能’”。鉴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主要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医生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提升病人的就诊舒适度。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大模型和AI智能体已在疾病诊疗和临床日常工作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在促进“不懂编程的人类医生与AI高效协作”方面不断迭代。他以此前发布的智能体为例指出,过去AI只能听懂约20%至30%的四川话,而现在AI已基本能够听懂95%以上的四川话。
搭建思想碰撞平台,引领医疗行业迈向数智化新阶段
今年,互联网大会首次设立了“数智健康论坛”,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主办。罗凤鸣认为,这是响应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和服务人类健康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和“数字中国”战略,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成为核心动力。罗凤鸣表示,作为肩负医、教、研、管、防多重使命的头部医院,华西医院不仅是技术的应用者,更要成为趋势的洞察者、标准的制定者和生态的构建者。
“主办这样一个高规格的国际论坛,正是我们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引领行业迈向数智化新阶段的具体行动。”罗凤鸣说。
他还强调,这也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应对未来挑战的内在需求。未来医学的突破越来越依赖于海量医疗数据的挖掘、人工智能的辅助及跨学科合作。通过主办论坛,华西医院希望搭建一个顶级思想碰撞的平台,取长补短,实现自我创新和进步。
同时,罗凤鸣指出,华西医院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数据集成治理、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中已有一定成果,但与国内外顶尖水平仍有差距。引进全球领先的数字技术理念和管理模式,将促进服务模式革新、医疗质量和安全提升、科研范式变革及管理效能增强。
数智健康是全球性议题,单打独斗难以解决所有问题。罗凤鸣期待通过论坛汇聚全球智慧,让中国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与世界级同行交流,这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展示中国在智慧医院建设、医疗人工智能研发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领域成就的窗口。
此外,他希望借此机会与全球伙伴共同制定数智健康的“游戏规则”,为世界医学进步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会看病”的智能体已上岗,可帮助医生规划手术和CT读片
去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布了“华西黉医”医学大模型,聚焦AI+诊疗、AI+服务、AI+管理,支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就在一周前,华西医院在成都发布了两款基于该模型的智能体应用,分别针对患者陪诊和医疗文书,围绕患者体验、医疗质效及精细管理展开。
现场,罗凤鸣介绍了这两大智能体的使用情况。他透露,这些智能体已应用于服务病人诊疗和临床医生日常辅助,有效提升了医院运营效率和问诊治疗准确性。同时,智能体持续升级,进一步优化患者就诊感受和就医流程。
例如,过去人工智能只能听懂四川话的20%-30%,现在已能听懂超过95%。
不过,罗凤鸣指出,将每名患者的健康完全交由机器管理还受多种因素限制。医疗行业对安全和避免病人二次伤害要求极高,因此现阶段人工智能只能在手术规划、胸部CT读片等辅助诊疗环节发挥作用。
具体来说,患者可通过手机App提前上传相关信息,医生提前了解病情,人工智能分析数据并提供就诊指引,提升医疗体验。问诊环节则可自动生成病例,减轻医生负担。整个过程医生需随时干预、修正并最终把关。
罗凤鸣总结,“我认为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医生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提升患者就诊体验,合理推广和应用。”
人工智能与传统实验协同进化,形成预测-验证-反馈-优化闭环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快速迭代,为医疗科研创新、诊疗模式升级和健康管理转型注入新动能,人工智能在医疗科研上的应用也正在飞速发展。
未来,传统医学研究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带来怎样的创新突破?罗凤鸣指出:
“人工智能并非要取代传统实验,而是增强和重塑科研范式。人工智能与传统实验是协同进化的关系。在某些领域,人工智能已展现出革命性能力,甚至超越专家水平,比如医学影像中的病灶识别精度和效率。”
他同时强调,生物学和疾病学的复杂性使得人工智能的结论依赖于数据的质量、规模和代表性,而传统实验提供的可触碰生物学证据和机制阐释,是验证人工智能预测、理解生命本质不可或缺的基础。
因此,未来的医学突破潜力在于计算科学与实验生物学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提出高价值假设、大规模筛选及预测,传统实验则严谨验证和深入机制探索。两者形成预测、验证、数据反馈及模型优化的闭环,推动医学加速发展。
迈向以“健康”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升级
谈及华西医院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方向,罗凤鸣表示,医院服务理念正从“看病”向“健康”转变,这也是国家健康优先战略的重要一步。
长远来看,利用可穿戴设备等技术收集从出生到老年的健康数据,并整合医院就诊信息,可实现个人健康画像和主动健康管理。这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将颠覆传统健康理念和医院医生服务模式。
罗凤鸣强调:“通过技术创新,我们期待实现由被动就医到主动健康管理的转变,推动医疗服务体系迈向更加智能、高效和人性化的未来。”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5-11-08/doc-infwsynu48628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