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援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地时间11日独家报道,消息人士透露,英国暂停与美国共享有关加勒比海地区所谓“贩毒船”的情报,原因是英国认为这些袭击是非法的,并且不想成为美国在该地区进行军事打击的“帮凶”。
CNN称,英国这一决定标志着该国与其最亲密盟友和情报共享伙伴的重大决裂,同时突显出舆论对美国在拉丁美洲军事行动合法性日益增长的质疑。
英国一直在加勒比海多个地区设有情报机构,多年来一直协助美国定位涉嫌“贩毒”船只,以便美国海岸警卫队进行拦截。
英国暂停共享情报的决定,意味着相关船只将被阻停、登船检查,船员将被拘留,毒品将被缴获。相关情报通常会被送往“南方联合跨部门特遣部队”,该特遣部队驻扎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成员包括来自多个国家的代表,致力于减少非法毒品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另一个重要盟友——加拿大,也与美国的军事打击行动划清界限。报道称,近二十年来,加拿大一直协助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加勒比海地区拦截涉嫌“贩毒”船只。
另据报道,美国高级国防官员也对这些军事行动表示怀疑。美国南方司令部司令阿尔文·霍尔西海军上将在上个月与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一次紧张会议上,因质疑空袭的合法性而提出辞职。霍尔西将于下个月离任,届时他担任南方司令部司令仅一年。
今年9月初以来,美国频频宣称在国际海域打击所谓“贩毒船”。
11月10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宣布,美军9日在东太平洋国际水域击沉两艘涉嫌“贩毒”的船只,致死6人。至此,9月2日以来,美军在加勒比海和东太平洋针对美方所谓“贩毒船”的袭击,已致死至少75人。
联合国多位人权专家近日对美军在加勒比和东太平洋海域持续打击“运毒船”的行动发出警告,认为这些行动存在潜在的涉嫌“非法杀戮”犯罪行为。
极目新闻综合环球网、央视新闻、新华社报道整理。
延伸阅读:
当地时间11月10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称,美军9日在东太平洋对两艘涉嫌运毒的船只发动袭击,造成6人死亡。这已是美军至少第17次在加勒比海、东太平洋海域对所谓“贩毒船”发起打击。
今年9月以来,美国以“打击拉美贩毒集团”为由,在加勒比海和东太平洋海域多次开展军事行动。赫格塞思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于11月5日向国会议员通报的军事打击情况显示,9月以来美方已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海域实施了16次打击行动,造成至少66人死亡。
11月6日,赫格塞思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美军当天在加勒比海国际水域击沉一艘“涉嫌贩毒船只”,船上3人死亡。根据赫格塞思透露,被击沉船只属于被美国政府认定的“恐怖组织”,当时船上载有毒品,但他未提供相关证据。
11月4日,美军在东太平洋国际水域对一艘“贩毒船”实施打击,船上2人死亡。赫格塞思发布了一段时长18秒的视频,画面显示美军对一艘行驶中的船只开火,船只遭袭后起火冒烟。
11月1日,美军在加勒比海地区对一艘“贩毒船”发起打击,船上3名男子被击毙。赫格塞思同时附上了一段16秒的视频,画面同样为船只遭袭后冒烟。
10月29日,赫格塞思称美军当天在东太平洋国际水域击沉1艘“贩毒船”,船上4人遇难。10月27日,美军在东太平洋国际水域击沉4艘“贩毒船”,导致14人死亡,1人幸存。美联社称,这是特朗普政府在南美洲海域启动“扫毒”行动后单日伤亡最多的一次,也是美军首次一天内宣布多次打击行动。
赫格塞思发布的打击“贩毒船”的视频片段引起关注。
10月24日,赫格塞思称,美军夜间在加勒比海国际水域又击沉一艘“贩毒船”,船上6人死亡。同一天,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帕内尔宣布,美军正在把“福特”号航母打击群部署到拉丁美洲周边水域。美媒分析认为,这显示特朗普政府计划将打击贩毒集团的军事行动从国际水域的小型涉嫌贩毒船只,扩大到拉美地区地面目标。
10月22日,美军在太平洋东部国际水域击沉一艘“运毒船”,船上3人全部死亡。10月14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美国军方当天在委内瑞拉海岸附近国际水域再次击沉一艘“贩毒船”,船上6人死亡。
10月3日,特朗普和赫格塞思分别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美军当天在加勒比海南部、靠近委内瑞拉的国际水域击沉一艘“贩毒船”,船上4人全部遇难。他们附带约40秒的视频,显示一艘小船在水上航行,遭受密集火力袭击后爆炸。此前一天,特朗普政府向美国国会提交备忘录,称美国与被认定为恐怖组织的贩毒集团“正处于非国际武装冲突之中”。
9月,美军共三次打击“贩毒船”:9月2日,美军在美国南方司令部责任区国际水域向“向美国运输非法麻醉毒品”的船只开火,打死11名被指为黑帮团伙“阿拉瓜火车”的成员,但委内瑞拉政府予以否认;9月15日,美军在国际水域攻击一艘据称来自委内瑞拉的“贩毒船”,船上3人当场死亡;9月19日,美军在国际水域打击一艘“贩毒船”,致3名“恐怖分子”死亡。
特朗普曾声称,美国已在西半球发起一场“打击毒品恐怖主义战争”,但这一说法引发诸多质疑。
首先,美方对“毒品恐怖主义”的定性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分析人士认为,贩毒的本质动机是追求非法利润,难以符合各国通常对恐怖主义的界定。
其次,打击目标偏离了美国缉毒重点。根据美国政府近年的报告,拉美地区逾四分之三的可卡因实际上是通过太平洋输出,而处于加勒比海南岸的委内瑞拉并非毒品流入美国的主要来源地。
第三,军事行动对贩毒的打击效果存疑。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万达·费尔巴布-布朗指出,特朗普政府“杀人而不是逮捕人”的做法是美国缉毒政策“一次前所未有的转变”,军事行动未必能有效威慑贩毒集团,反而可能对美国境外秘密缉毒行动产生“真正的负面影响”。
第四,军事打击成本高昂且难以长久维持。英国《经济学人》周刊2025年10月中旬报道称,美国在加勒比海的海军舰队后勤维护成本日均约700万美元。使用“死神”无人机、“狱火”导弹等重武器对付小型“贩毒船”无异于“大炮打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