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若死,没人是赢家 || 深度
作者:临飞
////
西贝驳斥“闭店潮”传言,但有些人未必听得进去,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希望西贝倒下?
西贝又“火”了。
近一段时间,网上不时充斥着西贝“大面积关店”“闭店潮”“撑不住了”等言论,在社交平台上,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也跟着起哄,唱衰西贝。
才经历过舆论风波的西贝,似乎炼成了“黑红”体质。但西贝这么容易倒下吗?
对大型的连锁品牌来说,日常借由开店、关店这样的动态调整,来维持整体的健康运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结合网友及一些媒体的报道,最近一个多月,西贝关店近10家,相较于近400家门店的规模,的确也算得上常见的动态调整了。
西贝当然不认同所谓的“闭店潮”,它在11月11日的声明中指出,在舆情期间还开了两家新店,年内还要在深圳、南京、北京、长沙、西安等地开出8家店。
▲西贝在官方微博就闭店讨论发布声明。
一纸声明,就是想告诉大家,西贝还没有死。
但有些人估计听不进去,那笔者就想问一句,如果西贝真倒了,到底谁会开心,谁会赢?
关闭几家店,已经让一些从没吃过西贝的人,在网上四处奔走相告,要是西贝真死了,怎么着都能上一下热搜,网络上又是一波喧嚣。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热搜来了又去,瓜田里永远不缺新瓜,不想探究真相的吃瓜群众们,很容易就被网络上的情绪裹挟,前一分钟可能还在义愤填膺,下一分钟就已经在歌功颂德。特别是一些键盘侠们,有几个愿意关注真相、独立思考?这也是我们要警醒的,亲身体验才有话语权,别盲目跟风喷。
所以,西贝真要是死了,也很难说他们就开心了,毕竟“键盘升堂”这种事不值得骄傲,玩多了还要小心砸到自己的脚。
那引发这场风波的罗永浩老师,会高兴吗?倒也未必。
毕竟,以罗老师的资历、声望和能力,已经是妥妥的意见领袖,有时候随便动动手指,就能搅弄起一波风云。如若西贝真的死了,引发那场舆论危机的罗老师,很可能会被一些人说成是“一言定生死”,更何况还是一家平素低调、也不懂运用流量营销的大型连锁餐饮企业。
而西贝本来就罪不致死。如果真的有很大问题,为何至今仍未有监管部门介入进行惩罚。
试问,经此一役,罗老师今后的每一句评论,可能都被赋予“生杀大权”,背负起更大的责任,被更多的眼睛审视“语病”,他不会觉得恐惧吗?
可能最希望西贝受到“惩处”的人都不开心,曾经信任西贝的顾客们,就更难言是赢家了。
从10月份起,西贝用最质朴的方式修复与顾客间的裂缝,无非就是升级服务、调整菜品、优化价格,至少短期内效果还算不错。
从上个月网友们的反馈来看,周末时,西贝的一些门店又排起了长队,不少人在网上兴致勃勃传授薅西贝“羊毛”的经验。有网友分享就餐体验时说:“最近去过一次。比以前生意好了。服务态度也更好了。菜也更热了”。
西贝的主力客群,对价格相对不太敏感,但注重食品健康与安全,其中的中坚力量,就是有孩家庭。
有一些数据可以作为佐证。2023全年,西贝接待儿童客流超640万人次。截至2024年,西贝的儿童餐已经累计卖出4000万份,有超2亿家庭顾客光顾过西贝。
明厨亮灶,环境干净卫生,菜品清淡适中,肉、菜、主食、水果,各种营养搭配平衡,正好契合父母对孩子饮食安全、健康的需求。
食品安全方面,西贝一直就做得不错,现在更是不敢疏忽。
据说自9月以来,政府相关机构接连收到针对西贝的各类举报,连续检查西贝门店70余次,检查时都带着专业仪器设备,但并没有发现食品安全风险。要求整改的是个别门店未贴禁烟标识、未贴不要浪费粮食标识、货架上有油渍等。
而对一些年幼的孩子来说,西贝的就餐环境更有吸引力。服务员小姐姐手上翻动的气球魔术,儿童餐赠送的漂亮贴纸,孩子喜欢,家长也舒心。最近有网友称,自己等餐时看到一位妈妈先去店里点了儿童餐,让饿了的孩子能先吃上饭。
这些年,不少餐饮企业都看到了家庭就餐的消费潜力,也想挖掘一下,市面上的儿童餐也多了起来,但能比西贝做得好的,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家。
西贝与消费者之间的基本信任并未崩盘,只要坚持初心,持续提升品质与服务,西贝的基本盘就不会轻易被击穿。
支撑西贝的另一大支柱力量,是1.8万名员工,西贝倒了,他们会开心吗?
有博主发微博说,最近去西贝吃饭时,遇到一位20岁的服务员,聊天得知是专科毕业,月工资到手五千多点,社保齐全,国庆加班有三倍工资。试想,如果因为西贝倒闭失业,有多少这样的年轻人,将不得不另谋生路。
但如今就业环境竞争激烈,一旦几个月找不到新工作,没有收入,缴不了社保,这1万多人背后成千上万的家庭,也可能受到影响。而只要西贝还在,就能为员工提供生活保障,也算是为社会稳定作出一份贡献。
西贝还死不了,即使暂时遇到困难,但也还远未走到倒闭的时刻。作为一家年营收超60亿的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对行业而言,西贝有它要担负的使命。
同众多行业一样,中国的餐饮企业竞争激烈,业内普遍认为,行业已从“增量竞争”转向“效率竞赛”,缺乏标准化能力的中小商户将加速被淘汰,连锁化成为餐企的竞争力。
中国烹饪协会的预测也印证了这一点,其表示,未来三年餐饮连锁化率将从24%提升至30%,头部品牌通过规模化采购可降低食材成本15%-20%,这一优势是单店无法企及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拥有上千家门店的海底捞、数百家直营店的西贝等连锁品牌,将是中国餐饮行业的中流砥柱。
而正是在与肯德基、麦当劳等西方餐饮巨头对抗的这些年里,西贝、老乡鸡、海底捞等连锁品牌,以标准化、规模化为核心武器,在供应链、运营、服务等方面建立起一套中式餐饮体系,在本土与肯德基等西方餐饮巨头抗衡,还出海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说到底,这不止是餐饮业的战略升级,也呈现了一种文化自信。
给西贝一点耐心,也是给中国的餐饮行业更多支持。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hyyj/2025-11-12/doc-infxcura48655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