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直新闻

直新闻:刘先生,对于巴拉圭议员代表团近日受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来华访问这件事情,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除了巴拉圭议员代表团这次访华之外,我还想提醒大家注意另外两件事情。一是上个月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公开向巴拉圭喊话,称与台湾当局保持外事关系是“没有出路的死胡同”,并敦促巴拉圭政府早日作出政治决断。另一件是,在去年底巴拉圭政府曾驱逐了一位赴巴参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度会议、名叫徐伟的中方外交官,理由是他单独前往巴拉圭国会游说议员,试图促成巴拉圭与中国大陆建交与台湾当局“断交”。
我们知道,在蔡英文执政期间,两岸在外事领域内的攻防战异常激烈。经过8年的博弈,中国大陆令蔡英文丢失了10个所谓的“邦交国”,使蔡英文难以作出有效反击。在这种背景下,我认为中国与巴拉圭之间近来发生的这三件事情意味着,虽然蔡英文已下台一年半,但两岸外事攻防未有缓和迹象。显然,中国大陆意图在外事领域内,对主张“两岸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代表赖清德施加重压,让他也“享受”与蔡英文同样的“待遇”。
综合各种信息判断,中国大陆努力的重点方向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南美洲的巴拉圭,另一个是非洲的斯威士兰。之所以重点针对这两个国家,是因为巴拉圭是与台湾当局保持“友邦”关系历史最长达70年的国家,也是台湾在南美洲的最后一个“友邦”。斯威士兰则是台湾在非洲的最后一个“友邦”。因此,若能完成这两个国家的“转向”,将标志着中国大陆在非洲和南美洲范围内对台湾所谓“友邦”的全面“清零”。

直新闻:那在您看来,巴拉圭国内近来为什么会产生一股与中国大陆建交、与台当局断交的强大呼声?背后发生了什么?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截至目前,巴拉圭国内对于是否继续与台湾保持“邦交”还是与中国大陆建交表现出严重的政治撕裂。巴拉圭政府态度强硬,反复声明“任何条件下都不会与台湾断交”,今年联合国大会甚至提案支持“台湾入联”。但巴拉圭国会,特别是反对派议员中,则出现了强烈“立即断交”的呼声。这种呼声源自民意的重大变化:六成的巴拉圭民众认为与中国大陆建交非常重要,三成认为很重要,总计达90%。
令人意外的是,巴拉圭民意的急剧逆转竟与看似无关的中美贸易战密切相关。自特朗普“二进宫”后中美贸易战升级,中方暂停采购美国大豆与牛肉,转向南美采购,尤其是巴西和阿根廷。此举一石多鸟:既打击了特朗普的农民支持基础,又作为谈判筹码促成美方让步,同时加深了中国与南美国家的关系,扩大了中国在“美国后院”的影响力。
但这也让南美洲唯一还与台湾维持“邦交”的巴拉圭陷入尴尬境地。巴拉圭高度依赖大豆和牛肉出口,却因未与中国大陆建交,其产品难以直接出口中国,只能通过其他国家转口,白白让中间商赚取差价。在这种局势下,巴拉圭国内民意沸腾。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与台湾仍维持邦交的12个国家中,至少8个集中在中南美洲与加勒比地区。这些国家与巴拉圭类似,也希望将农产品销往中国大陆,国内呼声开始蠢蠢欲动,要求“断交”与大陆建交。由此可见,中美经贸战意外蔓延到两岸外事战场,令赖清德“躺着中枪”,民进党当局可能面临新一轮“断交潮”。

直新闻:那在您看来,这次来华访问并带头呼吁与台湾当局“断交”与中国大陆建交的,为什么是巴拉圭的国会议员呢?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要回答这个问题,须回顾过去十年来两岸在外事领域激烈交锋的过程。
在蔡英文执政期间,两岸外事战呈现明显“不对称博弈”特点。中国大陆聚焦台湾仅存的10多个“友邦”,极力促使其断交与大陆建交。而蔡英文政府则采取反制,以经贸交往为突破口,特别是台湾芯片产业,拉拢欧美日国家议会、地方政府及民间展开合作来“报复”大陆。
理解这一点后,便能明白大陆为撬动巴拉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陆通过民间与议会施压巴拉圭政府,激起巴拉圭民众及议员对拒绝与大陆建交的政府不满。同时,大陆精准利用巴拉圭议会中执政党与反对党分歧,重点游说反对派议员。因此,此次来华访问代表团成员均来自巴拉圭最大反对党真正激进自由党。
鉴于巴拉圭国内高达九成民众支持与大陆建交与断交台湾,这股压力是目前执政当局难以抵挡的,否则在民选政治环境下,下次选举极可能落败。我个人判断,巴拉圭与台湾断交已非“是否”问题,而是“何时”问题。
在此背景下,不久前巴拉圭总统贝尼特斯已向赖清德当局提出要求,要求台湾增加采购巴拉圭大豆和牛肉,并新增至少10亿美元投资。我认为,这显然是为未来断交预设理由——若赖当局无法满足,贝尼特斯则可在无政治或道德压力下宣布断交。
https://news.sina.com.cn/c/2025-11-08/doc-infwrstf03617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