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场景是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的具体情境,同时涉及配套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和制度政策。它是连接技术与产业、打通研发与市场的桥梁,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起到关键的牵引作用。
《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推出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综合性应用场景,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扩大生产场景、工作场景、生活场景供给。推动场景资源开放,促进场景资源公平高效配置,实现“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发展路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位居前列。场景作为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快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将有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人才与资金的聚集,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优先布局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场景
《意见》指出,要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涵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全空间无人体系、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海洋开发等领域。
在人工智能领域,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加快高价值应用场景的培育和开放,更好满足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及全球合作等多领域的发展需求。
在全空间无人体系方面,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应用与标准建设,鼓励打造包含文旅、政务、物流、卫星服务等领域的全空间应用场景,拓展工业生产、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综合立体交通、公共服务、安全防护、农业生产等领域的无人体系应用,同时稳妥有序拓展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
《意见》还明确要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覆盖制造业、交通运输、智慧物流、现代农业等领域。
制造业方面,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生物和工业智能等核心技术应用,创新柔性生产线、智能工厂、绿色工厂、高标准数字园区、零碳园区等应用场景,支持重点制造业企业向自主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产品开放应用场景,遴选培育工业领域垂直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同时鼓励地方和企业培育工业设计、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应用场景。
此外,《意见》提出推出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涵盖应急管理、矿山安全、智慧水利、施工安全、林业草原等领域;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综合性应用场景,包括政务服务、智慧城市、乡村建设等;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涉及医疗卫生、养老助残托育、文化和旅游、跨界融合消费等方面。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企业室副主任张铭慎对记者表示,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必须经过真实场景的反复验证。场景不仅能够克服“闭门造车”的弊端,还能够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完整的商业闭环。场景并非单纯的“应用场地”,而是加速技术商业化的“催化剂”,是新产品市场化的“试金石”,是新模式新业态落地生根的“演练场”。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有助于推进“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的转化,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张铭慎进一步指出,《意见》涵盖了当前我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的绝大多数领域,并且在单个场景中融合了多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强调系统推进和融合发展。《意见》还特别强调形成新场景的大规模应用,这背后要求系统集成和体系推进,体现了需求的规模化实现。这意味着场景不仅包括业务、平台、园区、应用,还必须在市场准入和要素配置方面配备相关制度设计与政策支持。例如,国家电网开放电力调度场景,中石化开放油气勘探场景,以此训练具备行业知识的AI模型;广州等地开放全空间无人体系的空域、水域、地下空间场景,支持无人机、无人船协同作业,拓展多样业态。
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近年来,多个地区积极拓展场景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本次国务院办公厅的发文,将进一步消除顾虑,凝聚共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发展。
《意见》强调,各地区应深入挖掘场景资源,因地制宜培育早期场景,开放地方综合性特色场景。有关部门聚焦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动本领域场景开放,探索创新监管制度。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应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吸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强化场景开放的协同与共享。支持民营企业主动发掘市场需求,探索拓展新场景。
例如,广州目前正全力打造城市级全域场景,力求让整座城市成为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的实验场和应用基地。广州瞄准深海开发、现代种业、全空间无人体系及新型能源等全新赛道,开展系统性和前瞻性布局。同时,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及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在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方面,广州全面开放明珠湾起步区33平方公里的“海、陆、空、地下”四域空间,部署了5G-A基站组网、低空气象设备及全空间无人体系管控运营平台等基础设施,实现对无人设备厘米级精准管控。33平方公里真实场景的开放及技术需求清单和场景应用清单的对外发布,吸引了众多无人体系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进驻,引入北斗网格码、数据安全防护、相控阵雷达、电磁侦测等多项领先技术,进一步拓展形成应急救援、电力巡检、无人驾驶、自动化码头等7大行业应用场景。
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赵辉表示,通过33平方公里的全空间无人场景打造,将形成一个“磁场”,不断吸引能够共振的技术和相关企业。该场景不仅限于技术测试,更实现了商业化运营。例如,南沙已投入175台各种车辆开展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运营,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运营累计行驶里程超过700万公里,且实现7×24小时无人车的预约出行。如此真实的超级场景,有效验证企业技术,推动技术迭代升级,为后续产品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典型样板。
《意见》强调,促进各类主体公平高效参与场景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不得在地域、业绩、规模、企业性质等方面设置违规限制条件。更好发挥国家重大项目在场景培育和开放中的牵引作用,推动铁路、水利、能源等领域重大项目,以及运动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场景培育与开放。
张铭慎表示,“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此次《意见》的出台是对中长期规划的衔接与落实。其中专门提出,在开放场景资源过程中不得违规设置地域、业绩、规模、企业性质等限制条件,必须防范以场景名义分割市场的行为,彰显了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场景担当”。
(作者:周潇枭 编辑:张星)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11-08/doc-infwrstk54976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