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槽边往事

本来我以为现在的小朋友已经可以在周末随意玩耍了,结果稍微深入了解一下之后,发现依然有很多小朋友比领受“996”福报的打工人还要忙——从早到晚被各种班给占满了。果然是小时候报班,长大了上班,班味要从娃娃抓起。
家长这是想干嘛呢?
我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从自身经验出发,的确可以在个人努力和成就之间写下一个等号。但是且等一等,在我高考的那一年,我的100个小学同学之中只有个位数的人能够考上大学,大部分很早就分流去了中专和技校。而在同一年,获得了高考资格的所有考生中,理科生大约是七个人里有一个能上大学,文科稍好一些,是四人取一。
那的确是提升一分击败一千人,努力就是会有成效,就是会有改变。可现在呢?这条路上还是那么拥挤吗?前阵子我看到某些地区的中考成绩分布图,都不是传统的钟形曲线,人数两头少、中间多,而是个倒梯形,人数随着分数降低而减少,高分人数最多,低分人数最少。
按照我们当初上学时候的说法,这种现象叫做考题设计失败,失去了考察区分学生能力的基本功能。不能说“鸡娃”没有成效,但“鸡”成这个样子,已经导致游戏失效。换句话说,游戏在今天已经不是过去的玩法。当初我们投入10分努力可以产生的成果,放在今天的小朋友身上,也许要付出100分努力才可以达到。而今天的这些努力,会让更后来的小朋友付出更多才行。我认为,这种玩法不可持续,而且意义不大。
人有复制成功经验的本能。我们当年是那么过来的,且成了,那么让小朋友也照样过一遍,于是他们也能成——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因为当年的各种各样所谓“成了”,我认为有一半归结于时代的伟力,剩下的三分多是运气或者是祖坟选位,个人努力只占一到两分。
当时代改变,从匮乏变为富足,从单位里来了一头大学生相当于生产队来了一头大牲口,到适龄青年基本都有个大学上,时代伟力作用在个人身上就会有不同的方式。过去的经验未必还能产生效果。
当初我们的个人成就,因为时代伟力加持,导致“猪随风起”,加上个人气运和祖坟青烟辅助,很可能自己达到了家族历史上的高点,之后是个回归平均的过程——你已经把青烟和风水全部耗光,猪仔怎么飞?而且是和你飞到一样的高处?
这些全部不论,抓住了最后的那一两分个人努力,觉得自己当年是靠它,如今让小朋友也靠它,我觉得这就有点像成语“刻舟求剑”的典故——时代的河水过去了,气运和青烟过去了,小船已经远远离开了原处,但坚持说只要肯努力潜水,就一定可以把成就的宝剑给捞上来。捞不上来,那是因为还不够努力。
我知道,家长看了这些话会很不高兴。反驳的话我现在就能预先听到: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努力岂不是更没有机会了?理解,我完全理解。谁不是活在自己曾经的叙事里呢?自己偶然的经历会变成经验,个人成功经验会变成不可动摇的信念。思想钢印算什么?更多人拥有的是只能一个方向行进、绝对不可以回退的思想棘轮。
那我们当初那么努力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因为物质上非常匮乏,机会上非常稀少,所以要通过个人努力让匮乏变成富足,让极少变成丰富。但富足和丰富本身不是目的,匮乏和稀少让人没有多少选择,无选择叫做不自由。富足和丰富指向的是无限的选择,无限选择指向个人实现——你因此可以自由选择一种人生,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而不是因为缺衣少食,你上大学干什么,中学毕业出来上两年技校就可以工作补贴家用;又或者你不能去学绘画、舞蹈、唱歌,否则将来你会“饿死”。
对吧,这些都是当年许多人家里经常发生的对白。关于个人选择的讨论,家长立论的基础要么是“饿死”,将来社会上只会饿死;要么是“流氓”,将来只能在社会上做流氓。这个立论基础今天还在吗?我们还出于防止“饿死”的想法而教育小朋友去努力学习吗?我们还出于避免成为“流氓”的想法而教育小朋友去选实用专业吗?前者今天叫塑身,后者叫自由职业者,或者是主理人——都是个人的可选项。
不觉得基于“不饿死”的选择有点可怜吗?不觉得基于“别成为流氓”的选择有点可悲吗?人生应该不止于此吧?如果说自己当初如此努力,结果是要让自家小朋友更加努力,那你努力了干什么呢?不努力的话,家族历史上起码还有一代人安然休息过。
如果说自己努力就能成就,自家小朋友努力就能延续这种成就,岂不是可以左脚点右脚就能飞到月亮上去?这个世界上岂不是有许多牢不可破的努力世家,代代相传,代代成就?有吗?
小朋友好不容易有了选择,有了成为自己的可能,我觉得这就是上一辈人、上上一辈人努力的目的之一。因为我们匮乏过,因为我们机会稀缺过,所以我们看重物质,看重成功,这本身没什么错,因为它们可以很方便地解除匮乏和稀缺,然后让人拥有选择。
今天的小朋友既不匮乏,也不面对我们当年的稀缺,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用自己的那一套东西去衡量判断他们的人生?
是,孩子未必和自己一样有钱,孩子未必和自己一样有名,孩子未必和自己一样拥有那么多社会资源,但这些相对欠缺也已经远远在挣扎求生线之上,也在社会平均水平线之上——你能报满了班,那就肯定在平均线之上。那么,他们生下来就有了这些保障,就有了伟大的你来兜底,这时候他们不去成就自己的人生,不去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那具体什么时候才可以?
把整个世界当班来上,把人生当升级来练,我能理解这种想法,但我依然认为其中有一种专断存在:你只可以克隆我的人生才有希望,只有在我这里才有唯一的正确、光明的道路。别人怎么想我不清楚,反正我不认为我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https://finance.sina.com.cn/cj/2025-11-12/doc-infxcizh49722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