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 11月11日是中国空军成立76周年纪念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人民空军正式公布了新型隐身攻击无人机“攻击-11”。
这一消息引发了美国“战区”网站的关注。在11日的报道中,“战区”指出,上月曝光的卫星图像显示“攻击-11”飞翼隐身无人机已进入“半作战状态”,而中国首次公开了该机的空对空飞行视频。与此同时,中国正式宣布这型无人机的正式名称为“玄龙”,美国媒体将其译为“神秘龙”(Mysterious Dragon)。
“战区”网站表示,这标志着中国在隐身无人机发展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未来中国将会拥有更多的隐身无人机。不过,该美国军事网站仍称“攻击-11尚未进入服役”。

这段视频出现在解放军空军为纪念建军76周年发布的约30分钟宣传片结尾部分。视频中不仅展示了“攻击-11”无人机从机库滑出、起飞及飞行的画面,还首次呈现了它与歼-20隐身战斗机、歼-16D电子战机编队飞行的镜头。
视频中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片段,是歼-20从机腹内置弹舱发射中程空空导弹(疑似霹雳-15)的画面,这在官方发布的视频中尚属首次出现。
“战区”评论称,“攻击-11”与歼-20、歼-16D这两型现役最先进有人战机同框飞行意义非凡。尤其是歼-16及双座版歼-20,被美国方面认为可能作为“空中无人僚机控制平台”,用以指挥“攻击-11”一类的隐身无人作战飞机。
“攻击-11”的研发始于十余年前,被广泛认为可执行纵深打击和情报、监视、侦察(ISR)任务。其飞翼布局兼具高隐身性和长航时能力,较有人战斗机能在空中停留更久,同时具备携带有效载荷的能力。未来,该机或将拓展到空战和电子战等任务领域。
2025年8月6日至9月5日期间,通过卫星图像发现,至少三架“攻击-11”停放在中国西藏一处空军基地。这是一个军民合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机场,靠近中印边境。该情况被视为“攻击-11”已进入作战测试,甚至初步服役阶段的强烈证据。
“攻击-11”的原型机最早于2013年首飞,但当时隐身性能有限。随后经过多次改进,2019年北京阅兵中亮相的新型样机拥有重新设计的机尾和排气口,隐身性能显著提升。在出现在西藏和此次官方视频之前,“攻击-11”主要活动于新疆一大型试验基地,该地长期被认为是中国无人作战飞机测试核心。其模型多次出现在阅兵及海军训练设施中。

2025年9月3日,北京阅兵中再次亮相的“攻击-11”模型(“战区”称之为模型,观察者网注)进一步彰显了其在解放军体系内的重要地位。但有趣的是,“战区”配图却是一架“攻击-21”。
显然,中国有意让“攻击-11”及其衍生型在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上运行。不过,“战区”仍未察觉两个月前中国已发布“攻击-21”舰载无人机,继续猜测“攻击-11”的舰载版本可能称为“攻击-11H”。最新图像甚至显示,一种舰载化版本已进行了飞行试验,机尾挂钩放下,明显用于着舰回收测试。
“攻击-11”的发展充分反映了中国在隐身飞翼无人机领域的持续重金投入,这与美国军方近年来淡化该领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在此领域长时间按兵不动,公开资料中几乎无可比飞翼UCAV项目。
与此同时,俄罗斯、印度、土耳其、法国等国也在加大类似无人机的研发力度。
另一型中国隐身飞翼无人机——“彩虹-7”(CH-7)近期首次被拍到空中飞行。与地面展示的样机不同,CH-7在飞行状态下增加了外倾垂尾,推测用于包线扩展测试。
此外,卫星图像显示,中国在西北某基地还测试了两种更大型飞翼无人机。这些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大规模布局飞翼隐身无人作战飞机,陆基和海基版本同步推进。
报道最后,“战区”表示,“攻击-11”已基本具备作战化条件,正式进入空军序列只是时间问题。未来,更多飞翼无人机及其他类型先进无人机将陆续亮相。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5-11-12/doc-infxcize6431979.shtml